中国建设银行董秘陈彩虹文章:探寻银行运作的一角
电话挂断后,脑中萦绕的问题揭示了一个现实:现代公司治理中“创设”的董事会秘书这一职位,多数人对其职责并不明了。这疑惑如同在浓雾中摸索,既让人感到好奇,又让人感到困惑。
角色的疑惑起源
莫尼汉先生接连提出有关监事会和董事会秘书的问题,这反映出国外同行对中国公司治理中这些角色认知不清。身为国内董事会秘书,我在多年的工作中逐步领悟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这个角色对于不谙公司治理结构的人来说,宛如一个神秘莫测的黑点,虽知其存在,却不知其具体作用。公司治理体系宛如一部庞大而复杂的机器,若该角色的职能和定位不明确,便可能影响整个机器的顺畅运转。
董事长向我提出的工作要求中,“做满一届”这样的要求,时间界限明确,容易理解。但“协调”这个词,在工作职责中却显得有些模糊,难以把握。这不禁让人疑惑,如果工作要求本身就不明确,员工又该如何准确地进行工作?
工作定位的模糊性
“协调”这一工作定位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让人摸不着头脑。在公司中,常常会遇到“协调”工作,这就像是被扔了一个烫手的山芋。首先,它可能超出了自己的职权范围;其次,缺乏可调动的资源来完成。即便是董事会秘书这样一个看似光鲜的职位,一旦涉及到“协调”,也会遭遇不少无奈。和其他需要协调工作的情况类似,董事会秘书在这种定位下可能会遇到既无资源又无权力,却又要解决问题的尴尬境地。这不但使得工作难以推进,也让从业者内心充满不确定感,不知自己的努力方向究竟在何方。
人们常常将“协调”一词与那些模糊不清、需要多方斡旋的概念相挂钩。对于董事会秘书而言,这仿佛是套上了一副无形的锁链,他们渴望挣脱,却又似乎找不到出路。
董事会的职能思考
作为董事会秘书,首先应当明确董事会的职责,这对理解自身工作大有裨益。董事会的主要职能包括决策、研究和流程推进。通过对董事会职能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董事会秘书的职责同样多样。他们时而如同参与决策的高层管理人员,时而又似执行任务的普通职员。这种角色的转换在日常工作中屡见不鲜。比如,在决策过程中,他们可能需要像高管一样提出参考意见,发挥影响力;而在执行阶段,他们则必须确保各项事务的顺利对接。这份工作如同变色龙,需要不断适应各种变化。
董事会的这些职能导致了秘书工作的复杂性。无论是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还是程序执行过程中的辅助任务,秘书都必须积极参与其中。
工作中的深悟
日复一日地从事着程序性的工作,我深刻领悟到了董事长提出“协调”作为工作定位的缘由。这个职位在公司治理架构中占据着一个相当微妙的位置。尽管日常工作中常常处理各种程序性事务,但这些日常工作却让我逐渐领悟到了更深层次的要求。这就像是在穿越层层迷雾,最终逐渐看清楚前方的道路。在各种工作环节和事务中,我慢慢理解了“协调”二字的深刻含义。这并非简单的人际交往,而是在公司治理内外部事务关系处理中的一种特殊要求。
每一次经验积累都极为珍贵,更是深入理解岗位本质的基础。
公司治理的矛盾
中国公司治理中,效率与制衡的关系常常出现矛盾。董事会渴望加强制衡,确保公司运行方向正确,而管理层则更注重效率,以期快速推进业务发展。处于中间的董事会秘书,如同夹心饼干,两边的需求都得兼顾。他们需在不同情境下,既要传达董事的想法,体现制衡的意图,又要转达管理层的意见,确保效率优先。这样的角色需要不断权衡,扮演好平衡者的角色,否则两边都可能产生不满。
这种矛盾就像流动的河水,是一个持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人际关系的影响
在公司治理中,工作成败的关键往往不在于体制功能,而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这一点,作为董事会秘书,我有着深刻的体会。不论“协调”工作成效如何,人际关系都发挥着超乎想象的作用。这或许揭示了公司本质上是一个由人际关系交织而成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像董事会秘书这样的角色,就如同丝线中的连接点,必须依靠人际关系来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如何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便成为了工作成功的关键,这一点值得每一位从业者深思。
各位读者,关于现代企业治理中,如何界定董事会秘书的职责,大家有何见解?欢迎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也期待在评论区与大家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