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财产协议签订指南:从基础信息到财产分配,一次讲清楚
夫妻间财产约定对众多伴侣至关重要,然而在拟定过程中,许多人却感到困惑不解。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包含了许多容易混淆的定义、多样的财产形态和诸多需留意的细节。今日本想为大家逐一阐述。
协议中的财产涵盖范围
房屋、车辆、存款等常见的资产必须涵盖在内。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尤其是那些在北京生活的夫妇,他们的房产可能价值数百万,车辆价值几十万,这些财产的归属必须清晰界定。此外,股票、公司股份等较为复杂的资产形式同样不容忽视,因为它们的价值可能波动,并且还关联到未来的收益问题。
夫妻双方各自的现金和贵重物品,比如首饰、奢侈品等,其所有权需在协议中明确列出。此外,婚姻期间的债务和债权分配也需清晰标注,比如谁借的钱、谁收的欠款,都应归属明确。
对未来财产的归属预期
关于将来可能获得的财产,事先明确归属至关重要。比如,夫妻中的一方可能在任职期间继续深造,届时可能获得可观的奖学金或是因职业晋升而获得的奖金。这时,需明确这些奖金是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财产。此外,对于可能继承到的遗产等,也应明确写入婚内财产协议中。在日常生活中,诸如乡村地区可能遇到的拆迁补偿金,对于夫妻双方而言,也可能是一笔不小的财产,其归属也应提前确定。
与离婚财产协议区别开
婚内财产协议只是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分配方式。很多人容易将其与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协议混淆。有些夫妻误以为他们手写的关于离婚时财产分配的便条就能等同于婚内财产协议。但事实上,婚内财产协议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即开始生效,并非仅在离婚时才发挥作用。有些影视作品中,夫妻争吵时随意写下的字条被当作婚内财产协议,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签订协议时机的重要性
婚前签署协议确实很关键。根据一些离婚案例,婚后若处理财产分割,双方感情往往已生间隙,此时争夺财产常引发激烈争执。比如,上海有一对夫妻感情破裂,一方提出分割婚后财产,而另一方却隐瞒财产,局面变得非常混乱。若婚前已有财产协议,许多矛盾本可得以避免。
协议生效真正的前提
不要将离婚作为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有些当事人提出的所谓协议,里面提到一旦一方出轨就必须放弃所有财产。这存在很大风险,法院可能会将其视为对离婚财产的分配,而非婚内财产的协议。在山东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女方出示了男方写的类似保证,但法院最终判定这份协议无效。
特殊财产的特殊对待
股权等复杂的特殊资产需要特别处理。若某人在大企业中拥有股权,在婚内财产分配协议中,不仅要明确股权归属,还要详细记录每年的分红以及未来增值部分的归属。比如,无论是家庭小作坊的合伙权益,还是上市公司股票期权,都应明确写入。
我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婚内财产协议的相关内容,现在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你们周围是否有因未妥善签订婚内财产协议而引发争执的情况?希望各位能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若您在这方面的经历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