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替女孩父亲发悼文引众怒,股价跌跌不休,缺德公司形象再受质疑
百度长期处于争议的风口浪尖,一边是资本的狂热追捧,另一边却是社会的强烈抵制。其抄袭成风、版权纠纷频发、医疗广告乱象等问题不断被曝光,导致“百度已死”“道德沦丧”等标签难以摆脱。这些问题正是百度身上最显眼的瑕疵和痛点,因此,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显得尤为迫切。
抄袭与版权风波
百度长期以来被指责有抄袭模仿的行为。众多企业和创作者纷纷指出,百度涉嫌抄袭他们的成果。此外,侵犯版权的案件频发。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其他企业和创作者的利益,还严重影响了百度的公众形象。随着版权意识的提升,这种无视他人权益的行为已无法被接受。因此,在互联网圈内,许多人对此持有异议,认为百度破坏了商业间的正常创新和竞争秩序。
创作者们辛辛苦苦创作的内容一旦遭遇抄袭,或是版权受到侵犯,这实在让人气愤。这样的行为可能让他们失去了应得的收益和资源。而百度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并未达到社会的期望。这也使得不少创作者在选择平台时,会特意避开百度旗下的产品。
医疗推广的乱像
百度在医疗推广上名声不佳,2016年的魏则西事件充分暴露了这一点。魏则西原本只是位普通患者,他耗尽了家中的全部积蓄去信任所谓的“高端治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背后却是百度广告与莆田系医院联手编织的骗局。当时,众多网友纷纷指责百度误导患者,因为许多人就医时首先会从百度搜索信息,但搜索结果中跳出的往往是非法医院的广告。
三年过去了,这个问题仍旧悬而未决。在医疗这一关系到民众健康的领域,百度的做法显然是将利益置于民众的生命健康之上。这样的行为无疑加剧了人们对百度的信任危机。毕竟,谁都不愿意看到自己或家人的生命健康受到这种不负责任行为的威胁。
自家产品的优先推送
有文章提到,在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时,除了少数官方板块,大量出现的是百度的“百家号”文章。这显然与搜索引擎应有的功能不符。搜索引擎的初衷是为用户提供全面、客观、有用的信息。然而,现在的百度更像是在推广自家的产品。因此,用户在搜索时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再是最佳答案,而是带有倾向性的结果。
用户获取信息时感到极不便利。举例来说,一名学生若想查找某一学科的知识,却发现搜索结果全是质量低下的百家号文章。如此一来,不仅大家的时间被白白浪费,百度的搜索功能也因此失去了信任度。若持续如此,将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放弃使用百度搜索,转而投向其他搜索引擎。
章子欣事件中的不当操作
章子欣事件中,百度的做法让人极度失望。他们未经核实便发布了所谓章子欣父亲的悼文。风波过后,他们给出的解释前后矛盾。起初,他们否认账号是假的,随后又承认发布消息前并未得到确认。这样的行为不仅伤害了章子欣的家属,更是触碰了公众的道德底线。
章子欣事件本身就令人痛心,而百度的做法更是雪上加霜。对此,广大网友的谴责是合情合理的。这件事使得原本对百度不满的用户更加厌恶,也让许多原本中立的用户彻底对百度失去了好感。
股价下跌与名声扫地
百度的行为直接体现在了股价上。股价持续下跌,甚至退出了“BAT”行列。在商业领域,股价是投资者和市场对公司信心的一种体现。百度股价的下滑,正是市场对其诸多不当行为的负面评价。此外,诸如“百度已死”、“不道德的公司”等负面名声,也让它在行业内难以立足。
合作伙伴在挑选合作伙伴时,往往会对公司的名声给予关注。像百度这样的声誉,无疑会让众多潜在的合作者心生畏惧。这也反映出其经营上的问题,公司市场地位逐渐下滑,难以恢复往日的辉煌。
百度该何去何从
在此,我有个疑问想和大家探讨:像百度这样的企业,还有挽救的可能吗?百度正遭遇众多难题,从内部管理到对外形象,从商业策略到社会责任,每个环节都存在漏洞。它亟需进行深刻反思并作出改变。若持续如此,被市场淘汰并非不可能。然而,若要实现变革,又该从哪些方面着手?是全面改革医疗推广模式,还是重塑企业文化?无论如何,百度若想扭转当前局面,必须付出切实有效的努力。期待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见解,也欢迎点赞和转发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