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外科学专硕考研经验分享:从初试到上岸
备考研究生考试是一段漫长且充满挑战的过程,我想要分享的一些心得,或许能为正在努力考研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
生理学的学习复盘
学习生理学需要投入不少精力。白天课程安排紧密,晚上才有时间看书,因此学习效率并不高。我花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了一轮生理学的学习。这让我明白,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否则在基础阶段就草草了事,后续复习将会更加困难。对于像我这样时间有限的同学来说,合理分配每天的学习量尤为重要。
在这种学习节奏中,暴露出的问题是要提升白天学习的效率,换句话说,需要在日程安排上做出优化和调整。比如,要合理安排课程学习与考研复习的时间分配。
政治学科的备考方案
政治复习有一套完善的流程。首先,必须反复练习历年真题,尤其是近十年的题目,对每一个选项都要彻底理解。同时,医考帮的评论也可以帮助加强记忆。
九月中旬,上午我安排了两个小时的课程,观看徐涛老师的马原和毛概视频。马原部分不能快进观看,务必确保理解透彻,并且要用配套书籍进行简单的笔记记录。至于近代史和思修,则可根据个人情况灵活选择。进入十月,杨娅娟团队整理的1000题精华版,对于巩固记忆效果相当不错。到了11月底,肖八选择题开始练习,肖四主观题也有相应的解题技巧。由此可见,政治复习是有步骤、有阶段,且注重重点的。
这里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起步晚了,我们该如何追赶上进度?首先,我们需要清楚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然后有选择地剔除那些非学不可的内容,集中精力投入到更为重要的知识领域和学习任务中。
英语的真题利用
英语学习,空闲时做近15年的真题很有帮助。特别是要好好利用张剑提供的答案解析,通过它来理解每一个长句和生词。英语学习关键在于积累。面对考研备战时间紧迫的现实,我们不应将大量时间用于单纯记忆单词,而应通过做真题来理解和记忆。
大家是否思考过,若基础较为薄弱,该如何从这些真题中迅速掌握关键单词和语法要点?这便要求我们实施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例如,若基础较差,则应优先挑选难度适中的真题进行阅读练习等。
复试准备的要点
分数公布后,首先要参照往年的分数线来预估自己是否能够进入复试。在专硕专业课中,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是重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内容占比较大。以前,从老校区的复印店购买复试资料时,可能会有遇到原题的情况,但现在这样的情况减少了。复试中,技能操作部分的不确定性较高。如果有科研经历,就要在面试中表现出来,这可能会成为你加分的一个因素。
复试的变数颇大,有些同学即便没有携带简历也能获得高分,而有些同学却悄悄地带上了简历。在这样的不同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备考策略?关键在于思考自己的优势所在,是依靠扎实的知识基础,还是需要借助外在材料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是否联系导师
重医改革之后,导师的权力有所减少。不过,提前与导师取得联系,或许能使得导师在评分时稍微给高一点。这种做法是否真的有价值,这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定。若自己本身就非常出色,或许无需提前联系导师也能顺利通过。
调剂的坚持
一些同学在经历淘汰后不懈努力,终于在4月26日成功被广州医录取。这事告诉我们,即便是在调剂阶段,也不能轻言放弃。漫长的调剂等待和不懈尝试,无疑是件痛苦的事。那么,如何在这样的过程中调整心态,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各位考研的小伙伴们,你们在复习备考的时候,有哪些特别的心得体会?欢迎你们积极留言点赞,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的小伙伴们能够从中受益,汲取考研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