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青春·感念时代——校长谭晓明在 2016 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来自大江南北,汇聚于荆楚理工学院,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四年时光。这里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足迹,承载着父辈的期望,也见证了他们个人梦想的启航。这是一个充满回忆和展望的起点,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入学的起点与期待
昔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怀揣着梦想踏入荆楚理工学院。四年前,这里成为了他们梦想的新起点。背负着家人的厚望,他们从各地汇聚至此,这所坐落在荆楚大地的学府。他们是充满希望的身影,都期待着在这片土地上开启新生活,汲取知识,结识新友,不断成长。对于他们而言,校园中的每一处都是全新的开始。崭新的教学楼,郁郁葱葱的树木,都见证了他们的到来。他们在此绘制着未来的蓝图,想象着四年学习与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各种挑战。
大学生活正式开启,同学们纷纷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课程。走进教学楼,他们聆听老师的讲解。纵然有时课程内容显得有些枯燥,但这却是知识积累和思维碰撞的过程。每一次课堂上的讨论,每一道棘手的题目,都是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从无知走向有知的飞跃。
校园内的成长与感悟
校园里的“白龙山”上,同学们尽情挥洒梦想。教室里的学习时光虽有时令人疲惫,却能真正激发思想的火花。那些看似普通的授课内容,常常在不经意间启迪新思路,带来新感悟。而在“金凤河”边的运动场上,同学们尽情释放青春活力。每一场激烈的比赛都让人热血沸腾,紧张的氛围中,大家的身心都得到了锻炼。
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看似平凡无声,却在不经意间滋养着同学们的性情。那些简单的校园景色,成了同学们四年青春的见证。春花盛开,冬雪飘落,每个季节的变换都成了记忆的一部分。这样的简单而真实的校园,塑造了同学们宁静而远大的内心。
本科教学评估中的贡献
四年来,本科教学评估期间,同学们表现优异。他们不仅积极参与,热爱学习,而且举止文明,整体精神风貌积极向上。这既是为了学校的荣誉,也体现了他们自身的素养。他们以身作则,为学弟学妹树立了榜样。他们的努力让学校在专家组面前赢得了认可和好评。这些同学是学校的优秀代表,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学校的教育成果。整个评估过程见证了学校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
同学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因此,他们踊跃参与各种活动,对每一项考核都抱以严谨的态度。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学生们热爱母校的生动体现。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让学校更加光彩夺目。
离别时校长的希望
步入社会之际,校长对同学们寄予了三点期望。他希望同学们能将个人的梦想与伟大的“中国梦”相结合。同学们有幸见证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的重要时刻。他们不仅将亲眼目睹“中国梦”的成真,更有机会亲身参与其中。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融为一体,能让梦想显得更加崇高和富有意义。
校长期望大家不论身处哪个岗位,都应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同学们正值青春,活力充沛,是国家的重要力量。无论工作是否平凡,只要有利于国家、人民和社会,就值得全力以赴。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诱惑和干扰,但绝不能放弃梦想,必须坚持不懈,努力成就一番事业。
对未来的激励与信念
校长的讲话鼓舞了同学们,让他们为了梦想不懈努力。就像鸟儿飞翔需要各种条件,同学们实现青春梦想同样需要坚持和沉淀。我们要学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就像发现“湿漉漉的雪”和“长长的坡”。为了实现个人的青春梦想和共同的“中国梦”,持续进步和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同学们应当怀揣激情与勇气,敢于挑战,勇敢地向前迈进,不畏前路艰难险阻,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同学们带着母校的印记步入社会,这印记既是宝贵的财富,也是力量的源泉。他们怀揣着母校的期望与祝福,踏上人生新旅程。内心应满怀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准备去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母校的牵挂与期望
同学们即将离别,心中千言万语,却难以将祝福与期望全部表达。母校如同一个温暖的港湾,而同学们便是那远航的船只。无论他们漂泊至何方,母校始终是他们心灵的归宿。这份情感纽带,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割舍的。母校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同学们的成长和进步,期盼他们在外面的世界中一切顺利。同学们也应当时刻铭记母校的恩情,时常回来探望。这不仅是对情感的追忆,更是一次精神的感恩之旅。在此,我想请教各位读者,你们认为母校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期待大家的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积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