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平台用户活跃却充斥大量广告,收益真相揭秘

时间:2024-11-11 19:07:37

知乎平台用户活跃却充斥大量广告,收益真相揭秘

在现今的自媒体盛行时期,人们普遍期望在各个平台上发布文章能够获得回报。然而,知乎却呈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便发文没有收益,平台上的活跃度却非常高,这无疑是一个明显的矛盾。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不明白为何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仍有众多人愿意投身其中。这正是我们今天想要探讨的话题。

知乎的活跃假象

知乎上活跃度很高,但背后的真实情况却让人难以接受。充斥着各种月入过万、轻松学教程的广告。这些虚假广告营造了一种活跃的错觉。我多次目睹了这些夸大其词的广告。2023年,我在知乎上发文,其中一篇阅读量超过20万,但这里的骗子太多,严重影响了整个平台的生态。

实际上,众多真心实意传播知识的人,却被这些骗子所遮掩,失去了应有的光彩。像我这样的人,虽然不求回报,但仍然愿意无私地分享。尤其在涉及社会热点的话题中,那些真挚的分享往往与骗子的虚假广告混在一起。

知乎发文无收益

在知乎,我三个月的文章浏览量虽高,但收入却不足1000元。自2023年5月起投身知网自媒体,截至8月,总收入还不到10元。许多新手渴望找到变现途径,但在知乎几乎无法实现。我的文章即便有20万次浏览,也未能获得任何收益。与头条、百家号等平台相比,差距十分显著。那些平台有完善的收益体系,可以根据阅读量等因素计算收入。

在知乎,无论你写得多么用心,也赚不到一分钱,除非你成了骗子,通过拉人参加课程来获利。这里缺乏对原创作者的激励机制,这让那些真正认真创作的作者逐渐失去了创作的热情。

审核宽松问题

知乎的审核标准相对宽松,这才导致了屏幕上充斥着各种自媒体的夸张广告。记得一月份,我看到一则声称可以赚取美金的广告,内容漏洞百出,却依然存在。反观那些认真解答知识的文章,却对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我有一个朋友,他在知乎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健康知识普及的文章,结果被要求反复修改和审核,才最终通过。

人们对知乎的审核机制普遍感到失望。一方面,骗子横行,广告泛滥,却无人问津;另一方面,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却要经历严格的审查。这让许多优秀的创作者感到,他们的辛勤付出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与支持。

知乎的文艺特性

当然,知乎颇具文艺气息。若缺少图库,更贴合其文艺风格。众多文章以纯文字形式抒发情感或传授专业知识。然而,这种文艺风格对那些希望借助图文并茂吸引关注的人来说,可能并不那么友好。以今年发布的旅游类文章为例,若没有图片,便难以展现美景。

如果写作风格未能得到平台的认可,收益便会非常有限。就我个人体验来说,有些文章因风格不符而毫无收益。有时候,为了追求那种文艺风格,不得不舍弃大众更易接受的简单明了的图文表达方式。

发文的情怀所在

有些作者在知乎上撰写文章,实是出于一片真情。我乐于分享,只希望能对哪怕一个读者有所助益。许多人在此分享个人感悟、学习心得,并非为了物质回报。当看到他人对自身文章的反馈和共鸣,那种内心的满足感,是金钱无法比拟的。

不少作者专注于小众领域,比如冷门的历史研究方向,他们在知乎上分享所见所得,每当看到点赞和评论,心中便感到愉悦。他们并不看重金钱,更重视知识的交流与传播。

与其他平台对比

网易号的升级机制看似不错,但与知乎相比,却少了那份活跃的互动氛围。今日头条和百家号则提供了图库支持,使得文章形式更加多样化。而阿里平台在原创权限等规则上又有所不同。在众多想要通过自媒体赚钱的新手眼中,知乎似乎缺少了吸引力。

2023年的数据显示,这些自媒体平台的平均月收入普遍达到5000元以上,而类似的高收益例子在知网上却极为罕见。

最后我想请大家思考,平台的好坏固然关键,但若是你自己,清楚一个平台没有收益且充斥着骗子的广告,你还会因为情怀在那里发文吗?欢迎各位留言、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