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重要性及学生常见问题分析

时间:2024-10-21 01:04:39

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重要性及学生常见问题分析

小学里,孩子们得完成看图说话的作业。这事儿看起来挺容易,但其实它是学好写作的基础。不少孩子在这上面出问题,这让家长和老师都很头疼。

忽略题目要求中的句数

小学生在写看图作文时,往往不把“几句话”这个要求放在心上。比如考试里常见的看图作文,题目其实是要考察孩子是否能准确抓住信息,然后按要求回答。但实际上,很多孩子只写了一句话来描述画面,完全没注意到题目要求至少写三句话。在平时上课时,这种情况也很常见,老师出了题目,不少孩子只是简单描述了画面里的一个点,就草草结束了。这说明孩子们没有认真阅读题目要求。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他们还没有养成全面描述画面的习惯,没意识到用多句话能更全面地展现画面。

题目要求清楚的时候,孩子不光得把画面的主要部分写出来,还得把其它细节都描述得挺全面。这样的要求能让孩子学会把画面里的各种东西都描述到位,这对以后写复杂故事情节特别有用。

缺乏标点断句与连贯性

看图写话,光描写画面内容还不够。好多孩子写话时,不知道要分段落。有些孩子一长串话连着写,连标点符号都不用,完全没按照要求来。而且,句子之间不连贯,这也是个大问题。描述画面场景时,孩子的思路挺乱的。比如说,画里有好几个东西,孩子一会儿写这个,一会儿写那个,前后内容都不搭。

课堂上,这种情况最让老师犯愁。老师明明教过怎么让句子接得上,可一到写的时候,孩子还是一头雾水。这通常是因为孩子心里没形成清晰的思路。没顺序地写东西,将来不利于孩子搭建清晰的写作框架,对提高写作逻辑能力是个拦路虎。

缺乏画面想象能力

孩子们通常只是简单地把画里的东西直接写出来,这事儿挺多见的。他们不太会去深究画里可能藏着的故事或者情节。比如说,画里有小孩放风筝,要是不写点别的,就只有小孩、风筝和天空,就显得挺没意思的。要写得好,得加上点想象。比如风筝可能在天上遇到了鸟儿,小孩可能追着风筝特别高兴,旁边的大人可能还指着小孩的风筝说这说那的。

孩子要是不会合理想象,那写出来的字数就不够,画面描述也变得没活力。咱们在实际教学里,得让孩子学会根据画面来想象情节,这很重要。要是只让孩子对着图画画,那孩子的思维就被限制了,对拓展思维和提升创新能力可不利。

画面描写不够详细

在看图写话时,细节描写特别重要。比如,图里的人在做些什么,他们之间有没有说话,这些都能让描述更丰富。比如说,画的是公园,只写老人在树下,那就挺简单。要是有老人坐在什么样的椅子上,怎么悠闲地摇扇子,还互相聊着天,那就具体多了。另外,用对动词能让画面动起来,比如画面里有孩子奔跑,就可以用“飞奔”、“疾跑”这样的词,让描述更准确。

在平时训练里,老师们发现很多孩子在写描述的时候,内容都很简单,要么不写人物对话,要么就是动作描述不够具体。这种写法实际上并没有把图画的特点完全展现出来,也不符合看图写话需要生动描述画面内容的要求。

忽视画面中的时间地点描写

一幅画里往往藏着表示时间和地点的小细节。孩子们得学会猜画里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比如说,图里树叶都掉光了,那可能就是秋天了。看图画的时候,得像个小侦探一样,把这些线索都找出来。不过,现实情况是,好多孩子只盯着画里的主角,对时间和地点一点不关心。

在教孩子看图说话的时候,要是没弄清楚时间啊、地点啊这些基本的东西,那画面的描述就会显得不完整。不管是描述人还是画东西,都感觉像是在一个空荡荡的地方,很不真实。就像画画的时候,要是忽略了景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来的画就没有那种完整的美感了。

按顺序观察与表达

观察时得按顺序来,这是画面对描述有序很重要的。要让表达有条理,孩子得按顺序看画面。比如说,从左边看到右边,或者从上到下,或者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看。要是孩子面前这幅画看起来乱七八糟,没个顺序,那可就不好反映画里的意思了。

在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老是把孩子往一个固定的方向或者逻辑上带,反复这样练。等孩子习惯了这样有条理地看东西、说话,将来写长文章的时候,怎么安排文章的结构,其实早就悄悄地被影响了。要是咱们一直不重视这个,等孩子长大写起记叙文之类的长文章,结构上可能就出问题了。

各位家长和老师,你们觉得怎么才能让孩子在看图写话上更有效?希望大伙儿能多给点赞,多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聊聊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