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真正的教育是唤起好奇,培养兴趣,激发思考
与民族未来紧密相连的教育,如今却充斥着诸多乱象,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痛处。教育目标局限于升学与就业,让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真正的教育应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拓宽他们的视野。
曾经的教育优势
圣约翰大学这样的教会学校,曾经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那里的教师们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大一的英国老师教授阅读报纸的方法,让学生们受益匪浅。这种教学方法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在那个时代,家庭辅导并不普遍,然而学生们依然学得非常愉快。由此可见,兴趣无疑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那时的中学和小学,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如吴山秀先生,他们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这反映了当时的教育者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前孩子有自己的时间
读书那时候,孩子们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没有家庭辅导,能自由安排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小学的教学氛围让人感到轻松愉快。那时候上学,考试并没有那么紧张,平时考核不多,即使成绩不佳也不会受到惩罚。老师们也不会歧视成绩不好的学生。这种环境不会压抑孩子们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相较之下,现在的孩子们被繁重的作业和频繁的考试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真正教育的内涵
真正的教育应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就如同我的老师曾激发我思考的兴趣。它引导孩子去探索广阔的世界,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同时,它还应当拓宽孩子的视野,让他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和不同的人。在思考中,孩子需要逐步审视自己的价值和信仰,检验自己的设想。此外,学会理解他人也是关键,这一过程中,孩子将深刻地认识自己。这些要素在真正的教育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大学教育的目的
大学并非仅仅是培养专家的场所,它更应是对个体完整人格的启迪所在。从苏联与美国的对比中便可一目了然。苏联的教育模式是按照计划培养专家,毕业生往往成为优秀的工程师。而美国则着重于培养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未来道路因此拥有更广阔的可能性。若仅关注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人格的塑造,那么所培养出的人才可能会缺少创造力等关键品质,同时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并长远发展。
现在教育的问题
如今,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普遍以升学和就业作为终极目标。孩子们几乎没有闲暇时光。缺乏时间,他们便难以培养个人兴趣,更无法进行独立思考。许多孩子的潜能因此被埋没。面对繁重的作业和考试,孩子们每日都疲惫不堪,根本无力去探索思想领域。这对他们未来的独立成长极为不利。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的能力实在关键。若想孩子拥有这样的能力,就得让他们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在轻松的环境中,孩子的思考兴趣便能被唤醒。兴趣一旦产生,孩子便会主动去思考。当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后,能力便会逐步增强。这不就是我们以前在学校里,通过按部就班地读报和研究,在良好的氛围中激发兴趣,进而获得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吗?
读完这篇文章,大家对当前教育应重视的方面有何看法?期待大家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同时,我也很期待看到大家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