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经典语录:打秋风、骂贾蓉、珍爱自己、看眼色
王熙凤初次见到刘姥姥时,她的傲慢态度让人不禁感叹世态的冷漠。刘姥姥一个贫穷的老妪,来到贾府讨生活,王熙凤对她心生轻视,不仅心理上瞧不起,行为上也流露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这反映出封建等级社会中,富人对于穷人那种自然而然的轻蔑,也是当时社会关系中一个明显的痛处。
王熙凤的轻视
刘姥姥刚踏入贾府,周瑞家的已经说明了来意。王熙凤得知刘姥姥家境贫寒,来寻求帮助,心里根本没将她放在眼里。从她的行为便能窥见一斑:刘姥姥进来时,王熙凤连头都没抬,眼也没抬,有人请她喝茶,她也只是轻轻一挥手,拨弄着手炉里的灰。她缓缓地询问为何还不请刘姥姥进来,然而此时刘姥姥已经站到了面前。这赤裸裸地暴露了她的傲慢态度。在荣国府,王熙凤是掌管家务大权的人,对待并不富裕的亲戚竟如此态度,暴露出她势利的一面。在那个时代,许多富贵人家对待穷亲戚都是如此,仅凭财富地位来决定对待方式。
王熙凤对穷人的轻视并非仅是个人的性格使然,它更多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若是在一个真正平等公正的社会里,无论贫富,每个人都能受到尊重,那么就不会出现让人感到不适的场景了。
王熙凤看眼色行事
王熙凤在贾府行事,往往依照王夫人和贾母的意图。面对刘姥姥时,她尚不明了二人的态度,于是便摆出一副主子的架势。她意在众人面前保持主子的威严。在处理事务或应对他人时,她总会先观察贾母或王夫人的反应。贾府作为大家族,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王熙凤行事需格外小心,以免地位不保。这在封建大家庭中是生存之道,权势者的喜好往往左右着诸多事务。
王熙凤身处这样的环境,她的行为准则因此不断得到强化。这也就使得她对待刘姥姥这样的穷亲戚时,不会轻易做出违背贾府上层态度的行为。
刘姥姥的经典话语
刘姥姥两次踏入贾府,首度便道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名言。这反映出她是个擅长言辞的人。她深知自己此行是为了求助于人,而且清楚贾府的财富和地位远超自己家中的贫寒。那时,她前来借款,面对王熙凤可能出现的拒绝或刁难,她巧妙地用这句话为自己争取机会。既是对贾府的恭维,又暗示只需贾府微小的援助,便能帮助她度过难关。
荣国府当时已经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刘姥姥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深刻体悟。无论多么贫穷,人们都有生存的智慧。刘姥姥选择在合适的时机说出合适的话语,这份机智确实令人佩服。
贾府中的欢闹场景
贾府里欢乐的场面颇多。宝玉常常滚到贾母怀中,贾母笑得紧紧搂着他,唤作“心肝”。王夫人也笑得合不拢嘴,指着凤姐儿却一时说不出话。凤姐儿见状,便凑趣道:“老祖宗给孩子们办生日,不论怎样,谁还敢争?又何必再办酒戏?”这话引得贾母和众人纷纷大笑。这些情景,展现了贾府日常生活里的热闹与和谐。尽管背后存在诸多矛盾与问题,但表面上,大家相处融洽,欢笑不断。这些场景不仅揭示了贾府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封建家庭中的正常社交娱乐状况。
然而,这欢声笑语背后,却潜藏着危机。贾府表面看似繁荣昌盛,实则内部正逐渐走向衰败。但在这样的欢乐时刻,众人要么暂时忘却,要么有意回避那些烦恼。
王熙凤的雷人言论
王熙凤常言惊人,像“你素来知道我,从不信那阴司地狱的报应,不论何事,我说要行便行”。这样的言论,即便是无神论者也不宜轻率出口。在那个迷信风气盛行的年代,她如此大胆妄为,显得尤为突出。秦可卿病故,她协助处理后事时,在馒头庵说出那番话,让人感受到了她性格的张扬。网友们因此戏称“信凤姐,得自信”。她的这种言论,与她地位之高不无关系,权力的膨胀让她有时误以为自己能超越一切。
在与刘姥姥交往等事务中,她的那种张扬个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性格也对她如何对待他人产生了影响。
刘姥姥的感恩
刘姥姥的品行确实值得称道,她心中充满了感激。尽管王熙凤当初只是表面上对她好,可就是这微不足道的善意,使得刘姥姥在王熙凤遇到困难时,愿意毫不犹豫地全力帮助巧姐。贾府衰落,凤姐病重,自知时日无多,此时刘姥姥已经成了凤姐心中唯一可以信赖的人。为了救出巧姐,刘姥姥甚至愿意卖掉自己的房子和土地。与王熙凤之前对她的态度相比,刘姥姥的感恩之情显得尤为崇高。这不禁让我们深思,在人际交往中,善良与感恩始终是最宝贵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我们是否能在刘姥姥与王熙凤的互动中汲取些什么?若你有所感触,不妨点赞并转发此篇文章,同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