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经济法律实务方向(非全日制):专业与行业对接的特色培养
华东政法大学的民商法学专业成绩显著,它被上海市和教委认定为重点学科,本身就极具吸引力。自1984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以来,再到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一过程充分展示了其不断成长和壮大的历程。
民商法学学科的地位
华东政法大学高度重视这一学科,其地位相当突出。它被市里和教委认定为重点学科,因此获得了丰富的资源。回顾其发展,早在80年代就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再过20年,即2006年,更是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些成就不仅显示了其实力的持续提升,也体现了多年来在师资培养和教学研究方面对卓越的不懈追求。在民商法领域,无论是本地还是全国,该学科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在法学排名中位居前列,在学术界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这门学科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他们纷纷前来深造。学子们看重其学科优势和背景,纷纷选择华东政法大学,攻读民商法学相关学位。在这里,他们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科还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研究和学习平台,帮助他们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驰教授简介与贡献
张驰教授,生于1958年2月20日,是一名中共党员。他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教授,并担任硕博士生导师,是该学科师资队伍中的核心人物。在教学上,他承担了多项职责,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他都需要负责授课。他讲授的课程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和债权法等,内容丰富多彩。他擅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因此课堂评价很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还能将其应用于实践。此外,他在业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还担任中国法学会民法研究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民法学会理事等职务。
张驰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培养的学生,如果将来进入民商法领域,他们的实践能力便是张驰教学成果的延续。张驰对教学充满热情,他注重实用性,这种理念无形中深刻影响了民商法学教育的理念和方向。若能出现更多像他这样既重视理论又注重实践的师资力量,民商法学的发展必将迈向新的高峰。
崔吉子的学术成果
崔吉子成就显著。她于1964年出生,拥有法学博士学位。她不仅是教授,还是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担任韩国法研究中心主任。她的著作众多,无论是教材还是译著与专著,数量都相当丰富。《债权法学》教材更是荣获了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和精品课程等多项荣誉。
她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众多文章。其中,《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等知名期刊上,她发表了40多篇论文。这一事实充分显示了她在学术领域的深入思考和广泛探讨,以及她乐于与同行分享研究成果的态度。她长期专注于婚姻家庭继承法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这些努力不仅丰富了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科下的相关细分领域,而且作为某些协会的理事,她还推动了所专长领域的交流与发展。
张礼洪教授的影响力
张礼洪教授的履历相当亮眼。他在华东政法大学身兼数职,诸如罗马法和欧洲法研究中心的主任,以及欧盟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他毕业于罗马第一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2010年,他荣获了意大利颁发的国际学术贡献奖。此外,他还参与了欧盟居里夫人项目的研究工作。这些成就充分彰显了他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与卓越的贡献。
他能助力学校在国际上树立声望。举例来说,在跨国交流与协作的项目中,他凭借个人声誉和广泛的人脉,成功吸引了众多海外机构与我校及华东政法大学共同开展合作。此外,他的海外学术资源也得以让我校师生共同受益,这不仅提高了民商法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师生的国际视野。
吴一鸣的工作与教学研究
吴一鸣副教授身兼多职。他不仅是硕士研究生导师,还担任华政纪委委员。在法律学院,他既是民商法教研室的副主任,又负责学报的编辑工作。2013年,他荣获“上海市浦江人才研究计划资助”,这一荣誉彰显了他学术实力与贡献。除此之外,他还主导了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多个国家级项目。
在学术交流领域,他身兼数职,如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等,这些职务极大地推动了学术交流的繁荣。身为研究生导师,他在教学上投入心血,致力于培养民商法学领域的杰出人才。他的研究成果对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学科的全面发展贡献良多,从比较法等多个角度为学科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发。
徐同远与张传奇的背景
徐同远,山东人,讲师兼法学博士,博士后经历让他的学识更为深厚。他的同门张传奇,1980年生,是助理研究员,也拥有法学博士学位,并有海外学习经历。他们二人的加入,为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学科注入了活力。他们的到来,丰富了教师队伍的年龄层次。未来,他们或许能引领研究新潮流,或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或许在学科建设上发挥新作用,比如引入新的研究观念或国际前沿知识。您期待这些年轻学者为华政民商法学科带来哪些变化?欢迎评论、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