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线上教育迎来契机,师资乱象和资质顽疾却屡禁不止
培训机构资质不规范的问题整治了这么多年,成效却微乎其微,这确实让人感到非常气愤。家长们原本希望给孩子报名培训班,以提高他们的能力,但没想到却可能掉进了培训机构师资和平台资质不规范的陷阱。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不少值得深究的猫腻。
师资审核漏洞
众多培训机构中,师资审核的问题不容忽视。以编程培训机构为例,销售人员声称教师都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及教学经验,只需通过公司内部考核并取得证书,便可上岗授课。然而,外界无法了解内部考核的具体标准,它可能相当宽松,导致师资质量参差不齐。再者,有些外籍教师声称持有国内颁发的资格证,却无法提供相关证明,连编号也迟迟不能提供,这反映出师资审核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监管。
很多培训机构宣称教师具备专业资质,然而实际情况却难以得到证实。许多家长因此被误导,未经确凿证据就轻信了机构的言辞。这恰恰是师资不规范的状况得以延续的一个关键因素。
家长忽视重要信息
许多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给孩子报名时,常常缺乏明确的方向。正如一位围棋培训机构的教师所言,家长们往往更看重课程费用和教师授课的时间与资历,而对于教师资格证和教师的专业技能证书这样的重要信息,却往往不太关注。
家长们往往忽视了对这些关键信息的审视,导致即便培训机构存在资质不合规的问题,也能轻易蒙混过关。这种情况无疑为不良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假如家长们能像那位咨询一起学网校的家长那样,对这些要点多加留意,保持谨慎的态度,那么培训机构在师资资质上就不会如此放肆了。
培训机构推诿借口多
培训机构拒绝展示教师资格证的理由千奇百怪。有人声称这是个人隐私,也有人表示证书刚考出还未录入系统。这些理由显然经不起推敲。从事教育工作本就需要教师资格证,这显然不是什么隐私。再者,即便证书尚未更新,也有其他途径可以证明,不必只是口头说说。
质疑外教资质时,上报总部等理由显得相当牵强。培训机构这样的推脱,显然是在试图掩饰其师资不规范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借口稍加辨别,问题便会一目了然。
整治通知未奏效
2018年,相关部门发布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然而,时至今日,这些问题依然频繁出现,培训机构在师资和平台资质方面的问题屡禁不止。这表明,在执行该通知的过程中,肯定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
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对所有培训机构施加足够的约束力。某些地区监管可能较为宽松,检查不够细致,导致一些不良机构得以继续混水摸鱼,使得整改通知似乎成了一纸空谈。
外教资质问题严重
在中国,外教任教的问题颇多。不少外教连国际认证都没有就上岗,比如TESOL、TEFL或TESL这样的认证,他们很多都没有。而且,一些知名的英语培训机构还自行为外教颁发他们自己制作的教师资格证,这让家长误以为这些证书是国家承认的。这些外教的素质参差不齐,若他们没有合格的资质却从事教学,教学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可能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行业监管体系待完善
当前,培训行业在师资力量和平台资质监管上存在不少漏洞。从地方到全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体系以规范整个行业。无论是普通科目的培训,还是素质教育类如编程、围棋等,师资资质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至于线上培训,监管难度更是大增。
监管体系若不健全,那些不规范的教育机构便有机会继续逃避规范。读者朋友们,你们认为如何能让这些机构切实遵守师资和平台资质的规范要求?期待大家的积极讨论、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