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财政局通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求及方式
在现今社会,会计人员的持续学习成为影响职业进步的关键议题。北京市财政局发布的京财会【2020】490号文件,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这无疑是众多会计从业者必须关注的焦点。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求的范围
北京这项规定,影响了许多会计人员。其中,自然包括持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各类人员,不论级别高低。即便是那些没有资格却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也不能被排除在外。这好比一张大网,将众多一线工作者囊括其中。无论是担任出纳、稽核等岗位的会计人员,都在此范围内。此举也反映出监管层对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期望。这样的界定,让会计人员能明确自己是否需遵守规定,减少了模糊地带。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界定清晰的工作范围对于企业的人事部门或是财务部门来说,能够帮助他们有目的性地进行会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而对于会计人员来说,一旦明确了工作范围,便能自觉地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特定的继续教育方式
2020年,受疫情影响,北京会计继续教育转由具备资质的培训机构负责,且仅提供网络教育,取消了面对面授课。这一举措是对当时特殊状况的应对措施。在正常年份,面对面授课可能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但疫情阻断了线下聚集。网络教育有其独特之处,学员不受地域限制,只要有网络就能学习。然而,它也带来了一些挑战,例如对网络稳定性的要求较高,一些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可能会因网络中断而影响学习。
培训机构同样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面对面授课模式。他们需要设计出适合网络教学的课程体系以及互动模式,这些都是他们当前必须面对的实际难题。
申报继续教育学分方式的变化
过去存在一种个人自主申报的方式,但现已废止。财政部门现在会公示并统一由培训机构进行申报,随后进行审核。这一调整反映了管理趋向集中与规范。具体操作上,财政局得以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状况。对培训机构来说,责任也随之加重,它们需保证申报信息的准确性和详实性。
会计人员发现,这种做法限制了他们操作的自由度,过去他们还能灵活调整申报时间等事宜,而现在却不得不依赖培训机构。更糟糕的是,如果培训机构在申报过程中出现差错,还可能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成果认证带来负面影响。
申请继续教育的基本要求
进行继续教育的前提是先完成会计人员信息的搜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外,非免学分者需修满90学分,其中公共科目需修30分,专业科目需修60分。搜集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管理会计人员,建立一个精确的人员信息库。至于学分的要求,则是为了从多角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若信息采集环节出现填写错误等问题,可能会影响继续教育的进展。在获取90学分的过程中,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各有其核心内容。会计人员如何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高效掌握这些知识,确实值得深思。
特定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求
2020年,两类人群需参与继续教育:一是拥有会计初级、中级、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二是现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分类明确,针对不同级别和工作状态的人群做了具体划分。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需持续提高技能,确保知识更新。即便没有资格证书,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也需不断学习,以适应岗位需求。
企业可以据此督促员工学习,个人则能明确自己是否需要在2020年投身于继续教育,此举也为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发展指明了道路。
如何办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学习前需累积至90学分,由培训机构确认并申报,财政局审核通过后,会计人员便可在“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中查看进度。这一流程设计体现了极大的便捷性,让人无需外出即可完成学习。会计人员只需提供个人资料并开通账户,即可启动学习之旅,更有私信服务提供详尽的继续教育申报信息。操作流程中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会计人员需明确自己在各阶段应执行的任务。然而,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若在提供资料或学习过程中遭遇侵权,该如何应对?希望阅读后能给予点赞和分享,也欢迎在评论区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