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级会计的报名条件放宽了,不再强制要求持有会计证,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都可以报名。这对许多梦想踏入会计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那么,我们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顺利备考并顺利通过考试?
报名相关
11月1日至30日是报名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时间,报名网站是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这个时间点一定要记牢,它是通往考试成功的关键。错过报名,就算准备得再充分也是徒劳。很多地方都不提供补报名的机会,有些考生因工作繁忙或粗心大意错过了报名,只能等到明年再尝试。
报名成功,就要着手收集学习所需资料。记得,除了要在规定网站上完成报名手续,还得弄清楚报名的相关要求,比如照片的格式和尺寸这些小细节。要是这些没做好,审核通不过,那可就棘手了。
预习阶段
从十月份开始,就得着手预习初级会计的基础知识了。首先,对这门学科有个全面的认识至关重要。初学时,可能会觉得某些概念颇为抽象,比如会计的基本假设。不过,在这个阶段,可以借助网络上的基础讲解课程来辅助学习。
11月一到,报名结束后,我们就可以着手预习了。提前学习下一年的教材和课程,这对后续学习大有裨益,能为我们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有时候新教材还没发布,但旧教材里仍有很多相似内容,提前预习能让我们后面的学习更加轻松。
教材购买
12月18日,初级会计考试的新大纲即将公布。那一天,记得要立刻购买最新的教材和辅导资料。新大纲会明确新的考试方向,内容上可能会有所调整。例如,税法部分可能会包含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如果还使用旧教材,很可能会遗漏一些知识点。
历年考试结果显示,按照新大纲来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一些考生未能掌握新教材的精髓,依旧采用旧的学习方式。直到考试来临,他们才意识到很多知识点并未复习到位,最终导致成绩并不理想。
基础学习
2018年伊始,我踏上了基础学习的征程。我认为,《初级会计实务》与《经济法基础》这两门课程交叉学习极为关键,这有助于我防止学习上的过度疲劳。学习时,我会依据对每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合理安排时间。但遗憾的是,我发现众多考生未能妥善分配这两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导致一科成绩斐然,另一科却成绩惨淡,最终影响了考试的通过。
每章学完之后,必须做相应的习题。做完习题后,得认真查找错误所在,这样才能准确知晓自己知识掌握的深浅。有些考生尽管做了很多题目,却从未分析过出错的原因,结果同样的错误反复出现,这样的方法并不妥当。
强化学习
二月到三月是关键强化期,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认真研读教材的第二遍,你将收获全新的理解。初次阅读可能只是对内容有个大致印象,而再次阅读则能深入探索其内在逻辑。对于那些之前答错的题目,也应重新复习。有些考生以为错了就算了,不再回头查看,但考试时却再次犯错。
参加习题班学习同样重要。上课前,先独立完成练习,这对发现自身不足大有裨益。比如,若对会计分录的出题方式不够了解,便能集中精力聆听相关内容的讲解,进而加深对真题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的认识。
冲刺学习
3月12日这天,别忘了留意本地区公布的准考证打印时间。一定要在15日至30日的这段时间里把准考证打印好。接下来,就要进入紧张的学习冲刺阶段了。模拟测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最后的六套试题。通过模拟测试,我们能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回到教材中去补充。但要注意,有些考生在模拟测试时没有按照考试时间严格进行,等到真正考试时才发现时间不够用。
考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千万不能熬夜。白天要集中精力,保持精神饱满。而且,考试结束后,您可以在5号到10号这段时间内查询成绩。
看完了这些内容,大家心中对备考的思路应该有了个大概。那么,你打算从哪个阶段开始着手认真准备?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不妨点赞一下,并且把它分享给更多准备初级会计考试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