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举办辅导员心理辅导技能培训,提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辅导员在这一领域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为此,北京化工大学在四月专门针对辅导员开展了心理辅导技能培训,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
辅导员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的必要性
大学时光对学生心理影响深远,不少学生离家后承受着多重压力。北京化工大学的辅导员肩负着管理及指导众多学生的重任。北京的高校学生众多,辅导员能力提升变得尤为迫切。过去已有因心理问题未及时察觉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若辅导员不具备心理辅导技巧,便难以准确识别并援助面临心理困境的学生。此类培训有助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现实中,许多辅导员工作繁重,尽管心怀爱心,但专业能力不足,这样的培训恰似一场及时雨。
田教授的专题报告内容与价值
田教授的报告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展开,在培训中起到了显著的指引作用。其中,提到的6个心理失调案例极具实用性。这些案例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基于对大学生日常及心理变化的深入研究而得。比如,有案例描述了学生因学业压力而出现的自我否定的情绪。借助这些案例,辅导员能迅速判断学生是否濒临心理危机。据不完全统计,培训后能准确识别心理危机的辅导员比例上升了约30%。这样的提升,对于校园心理健康环境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报告的讲解中,大家见证了具备专业心理辅导知识的辅导员对大学生成长产生的深远影响。
须卫老师的沙龙培训意义
4月14日上午10点,须卫老师主持了这场沙龙培训。《危机案例的操作与处理》这个话题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紧密相关。须老师开场便用一个典型的危机案例迅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辅导员们分享各自的处理方法,这一环节尤为精彩。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辅导员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有的辅导员更注重安抚学生的情绪,而有的辅导员则先调查事情的原因。须老师在总结时,强调了冷静分析和其他要点,这些都是处理危机时的关键。大家通过这次培训,对保护当事人隐私和尊重感受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在处理学生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时显得尤为重要。
杨杨老师的沙龙培训收获
4月20日,上午10点,杨杨老师主持的《学会提问—深度辅导的基本技术学习》沙龙培训独具匠心。其中,角色扮演的方式尤为巧妙。活动将六名辅导员分为两组,生动呈现了学生、导员和观察者三者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许多平时被忽视的沟通问题浮现出来。例如,一些辅导员意识到自己的提问过于生硬,引发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在培训尾声,杨杨老师对要点进行了总结。这次培训让辅导员们学会了如何与学生进行深度沟通,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
何润秋老师的沙龙培训效果
4月27日下午3点,何润秋老师的沙龙培训《不做拯救者—辅导员如何应对学生的宿舍问题》内容非常实用。培训从调查问卷入手,真实反映了学生宿舍的多种问题,比如作息不统一引发的冲突等。接着,何老师从评估学生心理状态等多角度进行了讲解,这些内容为辅导员解决宿舍问题提供了思路。面对学生矛盾,辅导员若盲目充当“拯救者”,可能会事与愿违。何润秋老师教导大家如何跳出状态,进行有效沟通,这种方法能使辅导员以更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宿舍矛盾,从而高效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宿舍生活的满意度。
培训对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提升
经过一系列培训,辅导员们的收获全面而丰富。他们在技能上,从心理危机的识别到宿舍具体问题的处理,都掌握了新的方法。在交流上,不再各自为战,而是通过培训相互交流经验,共同进步。在北京化工大学,心理辅导工作因这些培训而变得更加专业和规范。若未来没有此类培训持续进行,辅导员们的成长是否会受到影响?我们期待学校能持续关注这项工作,并希望读者朋友们对北京化工大学的做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若认同,请点赞分享,让更多高校认识到提升辅导员业务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