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建筑工程学院国际航运系 2016 级本科生开展认识实习

时间:2024-11-15 03:04:58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建筑工程学院国际航运系 2016 级本科生开展认识实习

9月3日至9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建筑工程学院国际航运系的2016级本科生们,踏上了他们人生中一段特殊的认识实习之旅。在这短短的四天里,他们体验了诸多新奇,这些体验对于他们专业知识的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实习的牵头者与带队老师

实习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那些默默付出的老师们。胡昊教授、李朝阳教授和黄醒春教授,他们主动牵头,积极联络合作单位。想象一下,他们为此投入了多少心血。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人脉,他们为同学们争取到了这些宝贵的实习机会。黄淑萍老师带领团队,肩负重任,她不仅要确保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的安全,还要协调好每一次的参观和调研活动。在陌生的环境中,老师们就像学生们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这充分展现了上海交通大学对学生实践教育的重视,依靠教师团队的力量,让学生们从封闭的理论学习走向了多元的实践体验。老师能联系到这么多重要的单位,这或许正是他们多年来在业界积累的人脉关系发挥了作用。

实习期间,学生们能直接体会到老师默默的付出与支持,而老师也能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学习状况。那么,在这过程中,老师还会扮演哪些细致的指导角色?

上海市政总院集团之行

9月3日一早,我们来到了上海市政总院集团。踏入大门,眼前的17座詹天佑奖奖杯立刻震撼了同学们。这些奖杯不仅是实力的象征,更代表着无数创新成果和辛勤汗水。随后,我们了解了多元经典案例,从中窥见了企业发展的脉络,以及它如何一步步实现创新。在细节上,那些严谨的图纸笔记更是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上海市政总院科学创新、诚信奉献的企业精神。

市政总院副总工程师张胜的介绍非常吸引人。他详细介绍了工程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业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当谈到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典范工程时,大家仿佛身临其境,仿佛亲身参与了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虹桥枢纽建设中的亮点和优势,还了解了可能遭遇的困难和挑战。

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的调研

当天下午,我们抵达了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副院长万鹏和副总工程师朱鲤的热情接待,宛如一束温暖的阳光,立刻缩短了同学们与这家企业的距离。朱鲤的介绍条理清晰,首先概述了院情,让同学们对设计院的规模和定位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他详细介绍了业务范围、技术进步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像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缓缓展开在同学们面前,展现了设计院的现状与未来图景。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拓宽视野,那么,他们又能否为这个设计院带来新的思维火花?

码头工作流程参观

9月4日上午,行程主要围绕码头的工作流程展开。交大校友,人力资源部经理程琳,以及孟经理一同带领大家进行了实地参观。码头上,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各式设备井然有序地运转。同学们从最基本的装卸流程开始学习,了解了货物的堆放规划,以及整个码头的运营调度安排。这其中蕴含着诸多细节,比如不同种类货物的装卸顺序等。这次参观让同学们将码头从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转变为直观可感的实体,对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上海电科集团的启发

9月5日,上午时分,上海电科集团成为了同学们探究的目标。这家集团是国内智能系统行业的佼佼者,不仅提供行业解决方案,还担任系统集成商,其科技魅力显而易见。周晟经理热情地迎接了同学们,并向他们展示了智慧交通与智慧物流领域的尖端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同学们而言,许多都是他们首次接触,例如智慧交通中的车路协同技术。同学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深切地感受到了科技如何实实在在改变交通行业。

项目现场的体验

9月6日一早,团队前往了地铁13号线陈春路站车站项目以及北横通道项目。在陈春路站车站项目,交大16届交通运输工程系博士、项目经理卢为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向我们展示了工可批复等文件,让我们了解到项目建设并非易事,背后有着一套严谨的流程。肖晓春还向我们介绍了北横通道项目,让人眼界大开。在施工现场,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了那宏大的场面背后,是无数工作者辛勤付出的日夜。这次经历让同学们认识到,理论知识最终要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实现创新与发展。实习结束后,同学们又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和学习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