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市场套路多,优信平台购车需谨慎,非事故车变事故车,退款无着落
近期,不少消费者在优信平台购买二手车时遇到了不少麻烦,这些问题实实在在让人头疼。在这些看似美好的购车承诺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陷阱。
说好车源非如此
众多消费者选择在优信二手车平台购车。以云南的李先生为例,他在3月26日支付了购车款,却于4月17日收到车后发现了问题。原本承诺的二手车源,到手却可能是三手、四手,甚至五手车。在购车前,消费者基于对平台的信任而下单,然而实际收到的车辆与承诺的车源相去甚远。这让消费者感到被欺骗,觉得自己的钱并没有真正花在实处。毕竟,购车并非小事,顾客是带着对平台的信任而来的。
陈先生再次审视了自己的遭遇,当初购车时,业务员宣称车辆与网上描述一致,为二手车。然而,现实中的车辆状况是否真的如他们所说,他现在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原本正是因为看中了平台上的真实车源才做出了购买决定。
事故车当非事故车卖
李先生遇到了麻烦,车源不符合承诺,车的状况也不理想。他买的车辆,平台宣称是非事故车,但一去4S店检测,结果却是事故车。这实在太过分了。消费者按照非事故车的价格付款,这其中的价格差异肯定很大。更令人遗憾的是,平台似乎对顾客用车安全的风险毫不关心。李先生信任了平台的承诺,然而平台却这样辜负了他的信任,他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
买了事故车,后续的维修费用必定不低,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二手车买卖理应透明清晰,然而,优信平台却在这样一个关键问题上对消费者设下了陷阱。
费用贷款不明晰
陆先生的情况相当糟糕。他需要额外支付42590元作为附加产品费用。当他向贷款经办人咨询此事时,对方却以公司利益为由拒绝提供任何解释。原本的贷款金额为85440元,但优信却要求他偿还99597元,这多出来的1万多元让他感到困惑。更糟糕的是,他在优信APP的一些协议中并未发现这些隐藏的收费项目,他对此一无所知。这无疑是典型的消费陷阱。
消费者在签署协议时,或许不会逐一审视所有条款,但平台绝不能借此机会作弊。这种隐瞒行为,让消费者承受额外负担,实在让人感到非常气愤。
订单金额与约定不符
陈先生的奥迪车遭遇了贷款额度的难题。原本谈定的价格,首付部分已经支付,剩余的贷款额度理应是确定的数值。然而,在查看优信APP的订单时,却发现贷款额度发生了变化。平台随意修改订单金额,这种行为显然是对消费契约的不尊重。消费者依照约定筹备购车资金,却遭遇平台的突然变卦。
消费者感到非常被动,无论贷款额度增长多少,都给他们的经济和心理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
售后退货难
陈先生的车才交了5天钱,还没拿到手就出了事故,他想退车退款,但优信却一直拖延不处理。所谓的“三天无理由退车”承诺变成了空谈。许多消费者正是因为看到了优信的退车保障才选择在平台上购车。现在遇到问题,平台却轻描淡写地拖着,让消费者有苦难言。
如此行为损害了优信的商业信誉。消费者的需求无人响应,今后还有谁敢在这平台上购车?
消费者权益被漠视
这些消费者普遍遇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当他们想要解决套路问题时,优信方要么不愿意解决,要么故意拖延。优信方对消费者的信任视若无睹,使得消费者从受人尊敬的上帝沦为了任人摆布的弱势群体。那些受害的消费者心里肯定十分难受。
大家对优信平台如何对待消费者的做法有何看法?欢迎大家踊跃留言交流。觉得这篇文章有价值,别忘了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