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票据交易所提示:商业汇票付款期限拟缩短至 6 个月,企业需做好准备
2022年8月11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了一条重要通知。这条通知与企业及财务公司紧密相关。企业需要调整票据付款期限,同时,数据安全防范也成为了一个话题。不过,这一变革也引发了一些对企业实际操作有影响的争议。
票据付款期限调整背景
多年来,商业汇票付款期限的相关规定一直在变化。2021年,官方提出缩短商业汇票承兑期限,这表明调整并非一时兴起。到了2022年1月14日,央行发布了《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进一步加快了将商业汇票承兑期限缩短至6个月的步伐。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计划修订相关办法,旨在缓解企业资金占用压力。
在过去,汇票承兑期限较长,企业占款问题实际存在。以小微企业为例,长时间的资金占用可能影响其资金周转。为此,此次调整正是针对这一痛点,旨在优化商业汇票的承兑和付款时间规定。
票据新规对企业影响
企业面临的首要影响是资金调度。以往,企业有一年的汇票承兑期,资金安排相对宽裕。但如今,这一期限缩短至六个月,企业不得不重新调整财务规划。比如,之前可以将到期资金挪作他用的企业,现在得提前为六个月后的事情做好准备。
同时,企业相关责任人应迅速掌握新政策的具体内容,并确保执行到位。例如,负责财务的员工需重新熟悉新规定,并对现有票据业务进行整理,检查是否需要对收支预算进行调整等。
企业应做准备工作
企业需依据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这实际上是对企业自身能力的一种考验。若需核实是否已将所有电子票据业务账户进行绑定,则需按照特定路径操作,即通过“用户管理”菜单进入“电票业务账户”进行绑定。
需依据实际需求挑选自动公开模式的设定,具体路径为:用户管理——用户信息调整。财务人员需对操作完成情况进行严格核查,若发现未完成项,应立即着手处理,以防在汇票承兑及支付环节出现纰漏。
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新的调整措施实施后,信息披露得到了加强。近两年来,商业汇票的承兑方和贴现方不得出现票据持续逾期或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的情况。这样的规定有助于加强票据业务的监管。若承兑方和贴现方未能按时按规定披露信息,将可能对整个市场的信任体系造成影响。
企业一旦出现逾期未披露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这在现实中是常有的事。比如,当它与别的企业合作时,对方很可能会对其信用产生疑虑,这样的疑虑无疑会对双方的合作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数据安全防范通知
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了两则通知,一则是关于调整票据付款期限的,另一则是提醒大家注意网上银行票据业务的数据安全防范。这些措施是根据《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JR/T0068-2020)的规定实行的。
现实情况中,一旦数据安全出现漏洞,比如会员机构的网银系统数据遭到窃取,就可能引发企业票据相关数据的泄露。这种情况会对企业的商业利益和运营带来严重影响。因此,票交所要求会员机构必须认真落实网银系统相关数据安全的防范措施。
各主体的配合要求
票交所强调,会员机构需强化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检查和加固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此外,还需加强网络安全事件的监控,确保迅速发现并消除潜在风险。同时,提升企业用户对信息安全及网络安全的意识至关重要。《上海票据交易所客户服务协议》对系统及数据安全等方面有明确规定,一旦违反,票交所将依法依约进行相应处理。
各会员机构及企业相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会员机构需强化技术人员培训,企业则应对员工,尤其是票据业务相关员工开展安全意识教育。这对票据业务体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大家觉得企业在调整票据付款期限以及加强数据安全防护上,最大的挑战究竟是什么?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