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界中,吉他手李兴政的独特观点总让人深思。今日,他提出了关于性属和弦“乱弹”的新观点,这一新颖的想法立刻引发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兴趣。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音乐逻辑?这正是我们需要深入挖掘的关键所在。
解决性属和弦基础认知
很多音乐学习者对解决性属和弦这一概念感到陌生。以流行音乐体系为例,属和弦的运用是基础乐理知识中的一部分。然而,解决性属和弦在神经根属关系上,其“属”的从属性明显,显示出对主和弦的紧密依赖。它通常通过上行纯四度或下行纯五度的走向回到主和弦。这种进行方式在众多经典曲目中得以应用,有助于音乐在动态上保持稳定,也让听众觉得听起来很顺畅自然。观察实际的音乐创作过程,我们发现许多音乐创作者在创作时都会遵循这一和弦走向的原则。
明白其定义至关重要,只有当属于七和弦或其变体过渡到主和弦时,才具备解决性属和弦的属性。在爵士乐创作中,人们非常重视这种和弦的搭配,目的在于营造作品的层次与节奏感。
为何可“乱弹”之音阶素材
解决性属和弦之所以能够随意弹奏,其中一个原因在于音阶素材的多样性。以混合利底亚音阶为例,这种音阶相当普遍,由1、2、3、4、5、6、降7这几个音级组成,其结构可以简单看作是自然大调的降7音。在音乐的实际应用中,它有着广泛的运用场合,例如在民谣创作中,熟练运用混合利底亚音阶,可以轻松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变化音阶,指的是旋律小调中的第七级音阶。它由1、降9(降2)、升9(升2)、3、升11(升4)、降13(升5)、降7这几个音组成。这种音阶中包含了众多调外音,在先锋音乐或实验音乐中,恰当地运用变化音阶,可以为作品增添独特的音乐色彩。正因这些音阶各有特色,才使得在处理属和弦时,有更多样化的选择空间。
变化音阶的独特之处
变化音阶的独特性非常明显。从理论上分析,其中的调外音尤为突出。具体到实际的音乐表现,这些调外音与主和弦内的音符,常常构成众多小二度关系。这种小二度关系所带来的强烈解决感,是其他音阶难以达到的。
在G7和弦进行至Cmaj7的经典过渡中,b9音Ab的运用以及G7至Cmaj7的衔接尤为出色,半音导向的Cmaj7中的5音G显得尤为关键;同样,b13音Eb过渡至Cmaj7的3音E,其半音导向也颇具特色。这些音的巧妙连接,赋予了音乐一种向前的动力,对于音乐细节的构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混合利底亚音阶的简便性
利底亚音阶的混合型式,其易记性尤为突出。在音乐创作或是即兴演奏的过程中,这种简便性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吉他手在即兴演奏时,若能迅速联想到自然大调降7音阶的结构,便能快速作出反应。
在众多音乐风格中,混合利底亚音阶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乡村音乐的创作里,运用混合利底亚音阶演奏出的旋律,常常显得流畅而自然,这与乡村音乐朴实的风格相得益彰。而且,在一些摇滚音乐作品中,通过混合利底亚音阶构建和弦,还能赋予音乐更强的力量感。
音阶混合使用的效果
在处理性属和弦时,若混合运用混合利底亚和变化音阶,往往能产生颇为有趣的成果。观察音符的构成,几乎涵盖了众多音符。以G7和弦为例,弹奏时只需避开还原7音,其余音符似乎都能任意发挥。这样的效果,宛如开启了一扇通往音乐创作新世界的大门。
实际上,在音乐的实际体验中,这种混合运用确实能营造出与众不同的音乐色调。尤其在那些将不同音乐风格融合或进行现代音乐创新尝试的作品中,这种音阶的混合运用常常会让听众感受到出乎意料的听觉震撼。
特殊音阶的使用限制
特殊音阶的运用并非没有边界。以G7性属和弦为例,若要采用五声音阶,比如D、A、E、B、F#,那么含有7音F#的大调五声音阶便不宜使用。原因是这样的音阶使用会与解决性属和弦的音乐逻辑相冲突。
这一限制在各个音乐文化中都是必须考虑的。在东方的音乐传统里,虽然音阶体系各有不同,但当触及到西方音乐的和弦运用时,依旧必须遵守这些基础规则。
在弹奏吉他时,你是否曾尝试过以新颖的方式运用音阶来处理属和弦?期待大家的点赞、转发,也欢迎在评论区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