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念 PPT 现象引争议,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成焦点

时间:2024-11-16 05:02:59

高校教师念 PPT 现象引争议,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成焦点

PPT课件在高校教学中普遍使用,按理说是教学的好帮手,但争议却一直不断。这原本应是省力且内容丰富的工具,却为何备受指责?这情形宛如平静湖面下潜藏的漩涡,引人深思,亟待揭开真相。

教师的教学态度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照着PPT或教材念,这种现象让许多学生觉得教师不够重视教学过程。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辜同学就提到这种现象会导致学生降低学习效率。教师对课程应当是精心准备,全情投入教学,而非仅仅依赖PPT进行念读。这种仅仅读PPT的行为,反映出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且并未将学生的学习体验放在首位,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传授知识给学生。

在大羊老师所提及的情形中,老教师由于前期对知识拓展过多,导致后期在念PPT时不得不加快进度。这反映出教师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做得不够好,同时也体现了教学态度的不够严谨。

PPT的适用性

各课程对PPT的依赖程度似乎各不相同。广东金融学院的廖同学提到,在专业必修课上,PPT中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大有裨益。但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同学发现,同一教师在不同课程类型中对PPT的使用有所不同。对于专业课来说,仅仅依赖PPT可能会导致课堂变得乏味,学生也容易感到听课疲劳。

显而易见,PPT在各类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各不相同。对于那些专业性强、难度较高的课程,教师往往需要做更多讲解和举例,此时PPT仅能作为知识框架构建的辅助工具,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深入讲解的环节。

教学与科研的失衡

在大学里,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学术地位往往以科研成果为标准,这使得教学工作变成了依赖个人良心的活计。郭建鹏对此问题提出了警示。众多教师倾向于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领域,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教学上的提升被忽视。缺乏充足的科研成果,同样会制约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形成一种不良的循环。

大学教师本应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然而,当前的评价机制却导致二者关系失衡。这种失衡在PPT的使用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时不得不简单地将PPT内容照本宣科。

课程价值感

有些同学认为某些课程对找工作或升学帮助不大,因此在课堂上他们并不愿意全神贯注。这种情况导致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仿佛在进行一场“联合演出”。既然学生对课程重视不足,老师或许也会觉得没有必要认真教学,于是简单翻阅PPT,草草了事。

这情形不禁让人好奇,学生都开始对课程价值产生疑问,那么教师又该如何采取措施,重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集中力?

教学观念转变

胡福文提出,大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从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当前,许多教师仅仅将PPT视为一种便捷的教学手段,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教学成效。

教师若能摆脱单一的授课方式,教学成效将显著提升。以学生为教学核心,便需更重视学生理解和知识吸收的状况,唯有如此,课堂上的教学才能达到更深层次、更有价值的境界。

PPT的角色定位

胡福文指出,尽管在高校课堂中PPT已是常见工具,但他强调,它只能作为辅助手段。PPT的作用是补充知识、辅助讲解,绝不能取代教学本身。

现实中,众多教师过分依赖PPT,这使他们偏离了教学辅助工具的正确角色。结果,PPT非但没有帮助教学,反而成为了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

你觉得我们该如何调整现在PPT在高校教学中的不当使用现象?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讨论,同时别忘了点赞和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