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考生已备考主观题,一战考生该何时准备?听听过来人怎么说
法考备考征途上,二战考生已开启主观题备考之旅,而一战考生则在犹豫是否要为主观题做好准备,这种犹豫源于对时间紧迫的忧虑。这成为了众多法考考生面临的一个关键转折点,选择的方向至关重要。
法考时间的考量
法考备考的时间相当紧迫。根据历年考生的经验,对于初次参加客观题考试的考生而言,仅仅客观题的复习任务就相当繁重。以2023年的法考为例,客观题的考试内容涉及了大量的法条和法规。若要将精力分配到主观题,压力显然会增大。再者,主观题的备考时间相对较短,如果前期不做任何准备,等到客观题结束后再着手,就会显得非常仓促。许多考生在客观题结束后才意识到主观题完全没有准备好应对的策略。
整体来看,备考的步伐已进入新阶段,涉及主观题的部分要求我们重新制定学习计划。以往的计划主要针对客观题,如今要融入主观题,就得对每日的学习时间、复习的科目顺序等作出相应调整。
法本在职考生的特殊情况
法本专业的在职考生面临的一大难题是时间紧迫。他们白天得忙于工作,晚上才能抽出时间复习。通常情况下,全力备考客观题都颇为不易。然而,许多有经验的考生建议,若能遵循主客一体的备考策略,每天只需投入半小时来准备主观题,也是可行的。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许多法本在职的考生便利用上下班的碎片时间来准备主观题。尽管这半小时看似短暂,但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到了主观题备考阶段,备考过程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同时,在职考生复习往往缺乏连贯性。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加班、出差等突发状况。因此,在准备主观题考试时,必须提前制定应对突发情况的策略。比如,可以利用出差途中的时间,通过手机软件进行复习。
法本在校考生的策略
法本在校的考生通常拥有比在职考生更充裕的学习时间。在准备客观题考试的最后阶段,不能只关注客观题本身。比如,某所高校的法学专业在备考法考时,会组织模拟考试以促进学生复习的进度。他们特别强调,在复习客观题的同时,也要为后续的主观题复习打下基础。这是因为客观题和主观题的知识点有很多是重叠的,如果在这一阶段学得透彻,那么在复习主观题时就会轻松很多。
在校考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包括图书馆和同学之间的交流等。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而深化对知识点的掌握。尤其是对于主观题这种考察方式,它不仅要求考生知道答案,还必须阐述依据和思考过程。
客观题期间的要点
在学习客观题的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是关键。以2023年的考试为例,其涉及的知识点比2022年有所增多。若理解不够深入,记忆不够细致系统,那么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可能受到影响。不过,对于一些琐碎且难以记忆的知识点,可以先暂时搁置,等到客观题部分结束后,再进行强化学习。
在主观题案例分析时,准确掌握问题背后的知识点至关重要。过去,有些考生只回答了“为什么”,却遗漏了“怎么做”,因而失分。还有的考生忽视了有些问题还需回答“是什么”。
主观题专项训练
多做题,而且动手书写,是攻克主观题的关键途径。无论是近五年的真题,还是模拟题,抑或是官方提供的案例,都应严格按照考试规范进行书写练习。以2022年的真题为例,众多考生在核对答案后,发现自己在答题时遗漏了关键要点。这种做题训练,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备考论述题,首先要熟悉老师们常用的解题方法,并加以实践。同时,对时间要严格管理,因为每道论述题的作答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若日常练习时疏于注意,考试时很容易导致时间延误。
面对问题的心态调整
备考期间,往往难以面面俱到。比如,有的考生法律史掌握得不错,但民法却有所忽视。这时,需立刻调整做题计划。可以依据自己一天中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段,合理安排各科目。若考生早晨记忆力较好,便可安排背诵科目。面对难题时,切勿慌张,应调整心态,积极应对。
还在为考研客观题烦恼的考生们,你们是否考虑过,在专注于客观题学习的同时,能否适当兼顾一下主观题的复习?期待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点赞并转发,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看法。